专家在泉港前黄镇凤南村踏勘研究后表示——
【资料图】
西吴宫或为妈祖遗体最后寝息地
□记者 吴拏云 实习生 万涵兮 文/图(除署名外)
妈祖,本名林默(亦称林默娘),原是宋代一位传奇女性,后来成为历代海员、船工、沿海乃至沿江民众共同信奉的神祇,并被尊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历史上向来有妈祖救助海难而亡一说。泉港凤南村自古盛传村民曾于海边打捞起妈祖遗体,并将其作为守护神,奉祀于西吴宫内。妈祖与西吴宫究竟有何渊源?今天带您去一探究竟。
遗体顺潮水漂至西吴村港口
西吴宫,原名岙头宫,位于泉港区前黄镇凤南村西吴自然村,始建于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迄今已有约900年历史。清乾隆丙辰年(1736年),居于该地的吴氏族群在重修岙头宫后,才将其更名为西吴宫。宫内主奉天上圣母林默娘(即妈祖),配祀司马圣王。西吴宫原位于海港边一处小岛屿,岛上的小山形似蟾蜍,宫庙外有一块“岙头石”(海礁)。古时这里天天潮水澎湃,但神奇的是海水只能淹至这块“岙头石”,便再也无法漫入宫庙。据悉,现今的前黄镇镇区在古时也大部分是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凤南村的大岸尾挖掘到一艘完整的木船。沧海化桑田,数百年过去了,如今的西吴宫附近已是厂房和居民楼,曾经的港口早已消逝不见。但西吴宫却一直流传着诸多与妈祖相关的传说。
西吴宫原名岙头宫,位于泉港区前黄镇凤南村。
妈祖,本名林默,湄洲屿林氏女,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其诞生后直至弥月不闻啼声,因而取名“默”。她生前医术高超,据说还有预知祸福之能,“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由于预测吉凶相当灵验,被称为“通贤神女”。相传,妈祖富有爱心,乐于助人,为百姓做了许多善事,声名传于乡野,去世后即被当地人奉为神灵,并建庙祭拜。妈祖是怎样去世的?据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林国平介绍,有两种说法最具影响力:一是“飞升说”,相传妈祖28岁那年盛装辞别家人,登上湄峰后,如履平地,眨眼间升入云端;二是“救助海难而亡说”,相传妈祖熟习水性,每遇海难发生时,妈祖总是奋不顾身前去救助,28岁那年,在一次救助海难中(有说法称是海上救父),不幸溺水而逝。
“妈祖遗体漂流说”,正是基于妈祖救助海难时遇难而来的一种说法。西吴宫自古流传称,宋雍熙四年(987年),妈祖遗体顺湄洲湾潮水漂至当地港口,并有“灵蛇相护”,不让虫畜靠近。此处遂为妈祖遗体寝息地,凡经过或要进入港口的船只,都要停靠祭拜。周边村落的富绅为祈求地方平安,便于宋宣和年间建宫奉祀妈祖,此即岙头宫(后为西吴宫)。西吴宫在村人的生产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里的村人讨海均信仰妈祖,每年开渔仪式就是在西吴宫举行的。如遇天灾人祸,村民也在西吴宫举办送灾祛祸的仪式。
村中历代有打捞海难遗骸习俗
近日,泉州文史专家林少川、陈鹏鹏、李玉昆等数次前往泉港前黄镇凤南村西吴自然村的西吴宫,在对当地“妈祖遗体漂流说”进行实地踏勘考察期间,有意外的重要发现。据村民介绍,古时由于这里附近海域风大浪急,常有海难发生,一些海难遗骸会顺着洋流飘到港口附近停留,当地百姓就会按照习俗,自发打捞尸体进行掩埋。在西吴宫宫畔,有一座万善爷宫,就是祭奠海难亡魂的地方。
专家陈鹏鹏(右)、林少川正在研究西吴宫外的“岙头石”
记者随专家和村民的脚步,来到位于凤南村的西吴宫,发现这座宫庙在20世纪80年代重修过。宫门为围墙式,宫前有埕较为开阔。“岙头石”仍在宫的左侧,是由三块不大的海礁石组成。现宫为单门单进建筑,镜面墙下作白石裙堵上有一对六角形绿釉竹节透窗,白釉贴花瓷砖上画松鹤意即“延年益寿”,一旁留有1981年重建落款。据陈鹏鹏介绍,此宫为燕尾翘脊坡屋顶,外墙贴清水式瓷条砖。后墙体花岗岩石条尚附着牡蛎壳,说明这里海水涨潮尚可浸及墙裙。步入宫内,发现佛龛内左供奉凤冠霞帔、呈端坐状的妈祖像,右侧供奉司马圣王境主公。龛门两侧对联为:“圣德英灵历朝加封千古誉,母仪显赫今昔频传万世尊。”宫内柱联为:“上敬天恩增福寿,下答神明保平安。霞府圣宴香满堂,大人灵应恩泽长。”宫的右侧为简朴的粉墙坡瓦屋,内有一传说中的神井。据说西吴宫平日里不轻易开门,颇有几分神秘色彩。
今西吴宫为单门单进建筑
西吴宫内供奉妈祖像
宫后墙体花岗岩石条尚附着些许牡蛎壳
出宫埕绕至右侧,即见万善爷宫。此宫由简易石条搭盖,与一清代古墓砌连为一体。宫龛内供奉万善公、万善妈像,其后即为清代墓碑。碑砌于宫的后墙体中。墙外为风字形龟壳墓。林少川指出,此宫极似沿海一带渔民收殓海中打捞上来的人骨或动物尸骨的“万阴宫”。而这又与村中打捞海难遗骸的习俗相呼应。西吴自然村村民们表示,他们从父辈人口中听闻妈祖的遗体古时就是从这里打捞上岸,此地埋藏着妈祖遗体。村民也世代信奉妈祖、守护妈祖遗体。
万善公、万善妈像的背后即为清代墓碑
万善爷宫由石条搭盖
李玉昆表示,福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文化的相容性反映在神祇的社会功能上,妈祖如今已成为多功能神祇,她既是航海保护神,也是地方守护神。海峡两岸人民血肉相连,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相同,台湾妈祖信仰也十分普遍,据夏敏教授《闽台民间文学》一书介绍:台湾2300万人中有1600万以上的民众是妈祖信仰者。妈祖信仰是海峡两岸人民联系的重要纽带。
台湾同胞前往西吴宫寻根谒祖
台湾同胞至西吴宫寻根谒祖 (少川 供图)
除了西吴宫漂流说外,妈祖遗体漂流还有另外两种说法。据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范正义教授介绍,1706年的《大日本国镇西萨摩州娘妈山碑记并铭》记载妈祖救父后,因未能救兄而葬身于海,尸体漂至日本萨摩野间岳,“皮肤丽如桃花,身体软如活人。观者如堵,远近大惊之,知其非凡人也。举而以礼葬焉……”台湾马祖岛也有类似的传说,称妈祖投海救父,尸身漂浮至马港澳口,当地居民感其孝行便厚葬于该地,并建庙奉祀。
西吴宫说、萨摩野间岳说、马祖岛说,三种漂流说,究竟哪种说法的可能性更大?范正义表示必须根据地理环境、海流方向等证据来加以研判。当前,已为学界所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妈祖去世(升仙)于宋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此时已是入冬时节。地理科学研究认为,台湾海峡夏季的海流方向是由西南流向东北,冬季的海流方向则是由东北流向西南。无论是萨摩野间岳,还是马祖岛,都在湄洲岛的东北方向。此时海流已开始由东北流向西南,如果妈祖是在救助海难中牺牲,其遗体绝对不可能逆海流北上,漂至马祖岛或萨摩野间岳那么远的地方。泉港西吴宫位于湄洲岛的西面,惠安斗尾港与湄洲岛共扼湄洲湾口,从湾口朝向和海流方向来看,妈祖遇难后遗体随海流漂向西吴村的可能性非常大。再者,西吴宫边上的万善爷宫,为当地村民收集“海上人客公”(海上罹难者遗体)的墓地与庙宇。这更证明妈祖遗体漂流至此并被打捞上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厦门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陈支平表示,发端于福建的妈祖文化已成为具备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随着时代不断演进,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轨迹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不仅成为中国海洋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各个地域之间文化融合、族群互信的重要因素。林少川表示,西吴宫妈祖传说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应加强文物保护,珍惜文化遗产,讲好独具特色的妈祖故事。
据悉,妈祖林默娘是林氏开闽始祖林䘵的第22世孙。今年5月,台湾林氏宗亲总会永久名誉理事长林森,曾率世界林氏宗亲总会、台湾林氏宗亲总会的百余位台湾林氏同胞至泉港区前黄镇西吴宫寻根谒祖。林森表示,林默娘是他们的祖先,并被尊称“祖姑”。台湾林氏宗亲非常重视西吴宫的“妈祖遗体漂流说”,祈愿长寝于西吴宫的妈祖遗体能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希望能重修西吴宫,令其恢复古之辉煌。同时他也表示,希望两岸妈祖文化信众和林氏后裔,抓住时代机遇,强化两岸一家亲的关系,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世代传承下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