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取土、运输、放管道、拦坝堵口……连日来,在丹徒区上党镇薛村村的沟渠河坝上总能看见一队人在挥汗如雨地忙碌。村民巫罗瑞告诉记者,这是村里组织人员帮助下游村庄解决农田灌溉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经济振兴,还包括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体系进步。”在薛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镇看来,如果说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硬指标”,那么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则体现着“软实力”。
薛村地势偏高,农业灌溉用水一直依赖几公里外的凌塘水库和村里4个小型水库和塘坝。去年遭遇旱情,村里斥资40多万元抢修河道沟渠,并组织数十名农田“看水人”24小时轮值看水,仅抽水电费就花费了15万元,最终成为周边旱情损失最小的村。今年,水利部门同样发布了旱情预警,村“两委”提前安排,启动仙人山电灌站24小时开机抽水,确保薛村水库蓄水充足,调集10多台小型水泵抽水控制河道水位,组织20多名村民打土包拦水坝、疏通沟渠,在精准控制水的流向的同时,保障下游村庄水库水量充沛。朱镇说,面对自然灾害,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薛村村现有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约3500人,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有党员130人。2019年11月,朱镇通过丹徒区委组织部“四个一批”村书记岗位公开招录考试,从区防违办办公室主任、城建规划管理监察大队副大队长的工作岗位来到薛村村任村党总支书记。当时,村集体账面资金2万多元,债务200多万元,每年的收支缺口达80多万元;村里历史遗留问题多,各类矛盾纠纷频发。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朱镇认为,“强班子,聚人心”是破局的关键。
2020年,因疫情防控需要,薛村村设置了3个集装箱检查卡口、2个车辆检查卡口,有11个封闭路口。朱镇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冲在前、作表率,24小时轮班,把卡口当作展示班子新形象的最好场所。“这场疫情阻击战,全民抗疫,让我们整个村子变得更团结了,群众也对我们更了解、更有信心了。”朱镇对记者说,班子有了凝聚力,村民有了向心力,干部有了战斗力。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基础。如何让薛村从经济困境中走出来?村“两委”祭出一系列硬招、实招、新招。首先化解了村集体因土地闲置而造成每年近50万元的租金兑付压力,招数就是全力搞盘活。薛村村先后引进260亩鲈鱼苗养殖和6000头肉羊养殖两个农业项目,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为村集体新增了土地流转费和管理费两项收益。同时盘活一处3000平方米的养猪场房屋和一处钢结构厂房,年增加房屋租金8万元,还建立了租金增长机制。该村重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多家单位开展联建共建,通过常态化组织乡村旅游、在校师生开展农业科普式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村里家庭农场的品牌效应,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9年的94万元,稳步提升到现在的160万元。
薛村村积极探索“微治理”基层治理模式,系统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有效化解了十多件历史遗留问题,推动村民议事有章可循,重塑村风民风。结合“为民办实事”活动,建成元庄美丽宜居乡村项目,完成了薛村居家养老活动中心升级改造工程,修缮了薛村文化大礼堂,新建了薛村篮球场和丁甲自然村健身广场等,一批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项目得到落实,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据了解,薛村村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村”等称号。(记者 崔宁华)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